周三下午

廖运周的传奇人生

发布日期:2024-04-26信息来源:团结网


廖运周

廖运周(1903—1996),安徽凤台(今属淮南市)人,1979年加入民革。1949年后,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师师长、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,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。民革第五届中央常委、副秘书长,第六届中央常委、监察委员会秘书长、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,第七、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。第五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廖运周出生在安徽凤台县东乡廖家湾村一个农民家庭。父亲和族叔辈有多人曾参加中国同盟会以及参与辛亥革命,受他们的熏陶和新文化五四运动的影响,廖运周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

从事兵运

1925年,在广州黄埔军校工作的族兄弟廖运升、廖运泽给廖运周写信,介绍了广东的革命形势和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活。1926年,廖运周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学习。1927年,廖运周经靖任秋、孙一中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,后参加了北伐。

1927年8月1日凌晨,南昌爆发了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领导的起义。在南昌起义期间,廖运周任75团团部参谋兼警卫连连长。在叶挺的指挥下,该团参加了夺取会昌的战斗。在三河坝战役中,75团执行断后任务,与大部队走散。此后,廖运周辗转来到上海,与组织取得联系。

1928年,按照组织指示,廖运周等人到了安徽寿县组办学兵团,开展兵运工作。因身份暴露,廖运周前往北平,在第六路军继续从事兵运工作先后担任过西北军第二师营长,独立第46旅团长。这段时期,廖运周在华北各地坚持地下工作,发展地下组织。

铁血抗战

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,廖运周随部队走上抗日最前线,与日军多次作战。9月,46旅受命在正定阻击日军。10月1日到10日,整整九天九夜的战斗,该部完成阻击任务。但兵力消耗太多,全旅四千多人损失约一半,还有很多伤员。这时上级下达了向石家庄转移的命令,正定最终被日军攻破。

1938年2月,廖运周所在的110师接到命令由许昌开赴安徽蒙城,作为第五战区的机动部队,准备参加徐州会战。徐州会战分初期保卫战、台儿庄会战、徐州突围三个阶段,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台儿庄会战。110师奉命接替52军守运河南岸的任务,并须秘密到达枣庄以东与85军配合侧击南犯之敌。

4月1日,110师328旅占领峄县西南的十多个村庄,侦察到峄县城内只有运送弹药的少量士兵及百十辆马车,兵力十分空虚。次日晚,廖运周派人组织了一个50多人的突击队,偷袭峄县北门汽车站,把日军弹药库及装好弹药的车辆浇上汽油点燃起来,引发爆炸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使日军整整一天未能得到补给。在历时五个月的台儿庄会战中,中国军队受到很大损失。此次会战,廖运周所在的师以四个团参战,在唐河整编时只剩下两个团,廖运周仍在328旅担任团长。

1938年9月中旬,日军沿瑞(瑞昌)武(武汉)公路向西进犯。廖运周团守护在箬溪以西公路左侧一个名叫小坳的地方,奉命袭击日军辎重队。当日军坦克车队进入伏击圈后,廖运周抓住战机,命令12门炮齐发,日军车队一辆辆的中弹起火,总计击毁日军20余辆坦克,数十辆载重汽车,歼灭数百名日军,而自己无一人伤亡。以一个普通团迟滞了日军一个师团一天多时间,这场漂亮的伏击战获得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特别嘉奖。

在抗战时期,虽然廖运周谨慎小心,但也一度被上级怀疑。1940年,汤恩伯调廖运周去31集团军第一期干训班任大队长。直到1942年,廖运周回部队接任师长职务。这时110师辖三个团,每团三个营,原来部队中的老部下、党员大多调离或牺牲,师内进步力量大大消减,但在中下级军官中如警卫连、副官处等还有不少的旧属和地下党员,他们是110师的骨干。廖运周凭着对党的忠心和一腔抗日热情,团结全体党员,严守党的秘密,不畏风险不怕牺牲,坚持抗战到底。

高举义旗

抗战胜利后,110师在豫北和鲁西南活动,驻扎在新乡时,廖运周辗转与中共党组织恢复了联系。中原军区解放军领导先后派人来帮助廖运周。廖运周把他们安排在机要位置,一面掌握着情报传递的渠道,一面加强了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力量。1947年夏天,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原军区的帮助下,110师成立了地下党委,廖运周出任书记。

地下党委成立后,一度重新提出举行起义的要求。陈毅指示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情报上,并说当前搞情报工作比起义贡献大。廖运周把党组织派来的同志,安排在副官处、师直属谍报队和电台担任要职,逐步掌握了110师的情报工作。

形势逐渐好转,1948年9月12日,辽沈战役打响,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人。紧接着,淮海战役在11月6日打响,到22日第一阶段结束,全歼敌黄百韬兵团5个军。

此时正值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,人民解放军第二、第三野战军将60多万国民党军分割包围,蒋介石也在调兵遣将,打算和解放军决一雌雄。这时,廖运周所在的黄维兵团陷入重围。为了围歼黄维兵团,上级同意廖运周举行起义。廖运周及时与解放军接应部队联系,做好了起义最后的准备工作。

11月27日6点,110师(缺一个团)的官兵在左臂上绑着白毛巾,按照预定的路线向解放军的阵地迅速前进。8点多,110师顺利通过解放军的阵地。下午1点多,110师5000多官兵抵达了指定的休整地点大吴庄。由于准备工作周密,部队到了大吴庄后黄维还通过报话机问廖运周情况。在大吴庄,王近山等人迎接廖运周和110师的同志。大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,廖运周忍不住满眼含泪。从1928年到安徽做兵运工作算起,整整20年,廖运周终于回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。

廖运周率部下举行战场起义,促使整个战役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,加速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进程。

1949年2月,起义的110师被改编为解放军第四兵团14军42师,廖运周任师长。之后,廖运周率部参与了渡江作战等战役,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。1949年9月,廖运周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,参加了开国大典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廖运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,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,为祖国统一大业,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1996年,廖运周因病在北京逝世。


版权所有: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林省委员会地址:长春市工农大路825号邮编:130021
长春网站建设技术支持:星广传媒